专家直线(可加微):17090100857;  联系电话:010-56034252;  至道邮箱: zhidao360@126.com

首页 > 至道智库 > 专家论道

那年丽江寻觅心灵港湾,今朝淄博寻找人间烟火!

发布时间:2023-05-01


一、淄博的特种旅游资源:  

淄博与丽江有可比性吗?一个烧烤吃喝型、一个古镇旅游型——这是肤浅的比较。

丽江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不是古镇,而是小资情调!

淄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不是烧烤,而是人间烟火气!

                                 

北京至道文旅规划院从开发策略角度,把旅游资源分为三类:①看得见摸得着的,如名山大川、古街古村;②看得见摸不着的,如服务设施、服务品质;③看不见摸不着的,如场所意境、心灵体验。

拥有“看得见、摸得着”旅游资源的城市,很多。

拥有“看不见、摸不着”旅游资源的城市,罕见,可谓特种旅游资源!丽江算一个、淄博也算一个。前者的小资情调、后者的人间烟火气,都深深地触动了相应人群内心最柔软部分。


二、特种旅游资源的背后推手:

如何塑造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种旅游资源?至道规划院认为“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也就是说“天时地利”的机遇成份较大,“人和”的主观能动成份也有。

先剖析丽江“小资情调、心灵港湾”这一特种旅游资源的形成历程。很多人不知道丽江最早的旅游形象定位其实是“高原水镇、塞外江南”(这就很一般、很外在化了);丽江自己也没有料到日后形象会是“小资之都、体验天堂”。是系列偶然事件最终促成了必然。首先是1996年丽江大地震,正预备申报世界遗产的丽江古城受损,“因祸得福“吸引了国内外媒体关注;接下来,丽江本地的香格里拉文化和北上广小资“摆脱城市压力寻找心灵故乡”情怀碰撞了奇妙的化学混合反应,可谓再造了丽江文脉; 然后到2004年,以丽江为故事背景的小资爱情剧《一米阳光》更加强化了丽江新文脉的这种“人设“,从此开启了“小资之都、体验天堂”的顶尖旅游目的地之路。

再谈淄博“人间烟火气、自在快乐感”这一特种旅游资源的形成历程。知名记者诸朝新在论述淄博出圈现象时谈了三个因素(参见原文《淄博“大烤”:流量欲望与克制的双重焦虑》) :一是2020年克强总理倡导地摊经济时,时任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和时任市长现任书记马晓磊积极响应,在淄博烧烤店亮相吃烧烤;二是2020年歌手薛之谦在淄博演出时,推荐了淄博烧烤带动了一波关注;三是2022年防疫工作中,部分山东大学学生分流到淄博隔离受到善待,结束隔离时政府请大学生吃了顿烧烤,大学生们浪漫表示“春暖花开时再来淄博吃烧烤“……

下面我们就顺承这三个因素做进一步分析:

①“歌手薛之谦的推荐“,这个可以视为偶然机遇因素,老天爷推了淄博第一把。但这种表层化的流量,往往难以持续。就好比山东曹县,去年还是“宇宙中心”今年就被全网遗忘。因为曹县走红的原因本来就是奚落恶搞,并无深刻的内在心灵文化要素。

②“善待大学生并得到意外流量回报“,这事有偶然也有必然。当时善待山大学生大概率是为了招徕人才,因为山大是省内最好大学。估计当时淄博也没有料到大学生作为“旅游发现者“的流量回报角色(至道规划院有个理论,把游客分为“旅游发现者”和“旅游消费者”两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偶然,老天爷推了淄博第二把。

但同时,善待大学生可能也和“好客山东”的民风有关——从人心换人心角度,偶然性外还带有一定必然性。

③“书记市长夜市吃烧烤“,这件事以及其背后的关联动作,与前两者有很大不同,可以说集中体现“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中的“三分”范畴了。

这事固然有响应当时政策的因素,但不完全如此。因为克强总理倡导的地摊经济,其实在全国层面的响应时间不长。很多城市短短两三个月后就回到了常态,不顾民生、大搞形式主义的所谓“创文创卫”传统重新占据主流。 “禁止露天烧烤、统一店铺招牌、抓街头小贩、撕春联以整治市容”之类新闻,还是不绝于耳;

而淄博不仅是有书记市长吃烧烤这个动作,更有“城市治理微创新”的关联配套动作。当全国多数城市都是千篇一律式的“禁止露天烧烤、禁止木炭烧烤”时。淄博当政者没有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针对实情关注民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有温度的城市管理策略。火起来后,又针对游客出台了共享机关单位停车位、严禁出租车不打表等各种政策微创新——此类“城市管理微创新”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种资源。

④此外,还有人提及山东民风因素,即所谓“好客山东”。没错,民风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种资源,构成了淄博人间烟火气的另一主观能动要素。 不过“好客山东”是区域共享品牌,并非绝对稀缺资源,最稀缺的还是城市管理微创新这一主观能动要素。


小结:对比丽江与淄博,我们可以看出,丽江“小资情调”这一无形特种旅游资源的形成,外在机遇要素比重相当大(丽江本地文脉地脉只起到药引子作用);而淄博“人间烟火气”这一无形特种旅游资源的形成,虽然外在偶然机遇要素也占比较大,但与丽江相比较,其内在能动要素的比重还是要大一点。(从发展旅游业角度,这并非好事,因为主观能动要素占比越大,意味着这一特种资源的可控性越不稳定。这是后话,本文重点暂且不是讨论淄博旅游发展规划问题。)


三、当下的淄博不是“真”淄博:

此刻的淄博是“光环效应”淄博!即使你已经在淄博海月龙宫沉浸式享受淄博烧烤了。但你所见的依然不是真实的淄博,眼见未必为实。只因为当下的淄博正处在“光环效应”(一俊遮百丑效应)中!

“百姓个个热情、商贩无一奸商、治安夜不闭户……还配185帅哥170美女免费接送”——这就是光环效应中的淄博。但是狠狠抽自己一耳光冷静冷静后,也要承认全宇宙也没有这种地方。

正犹如,在丽江寻找情感寄托的小资们,有时也会被现实打得头破血流:自以为的浪漫邂逅,到头来可能只是遇上一个酒托女而已。

虽然目前,还没有见到淄博游客被现实打得头剖血流的案例。但蛛丝马迹还是有的:

例如五一期间淄博一快递员因限流无法送货,被拒入场。争执过程中警察(保安)对快递员的粗暴扭臂摁头动作,以及事后政府公文套路式的回复,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眼熟、耳熟。

再如一名游客进淄博烧烤城时只因着装问题(疑似道袍),被门口警察拦住不让进,理由是”领导说了不能穿成这样“——这种公文式、官僚式回复是不是也很耳熟?姑且不提尊重宗教信仰的问题(不确定是否真道士)。退一步,也可视为NPC变装,其实对旅游业而言,NPC变装是一种应该鼓励的行为。NPC变装对于本人是体验,对于其他游客是一道特殊风景。譬如今年洛阳旅游出圈就是政府有意识引导NPC变装,形成了“洛阳满城神仙妖怪出没”的网红景观。当然你可以说一名基层民警哪里知道这么多,但这也正好说明了光环中的淄博和现实中的淄博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以前从没有搞过旅游业的重工业城市,淄博其实还有很多课要补。

再如网友拍图展示淄博五六十年代市委办公大楼,大赞政府朴实接地气——就和淄博烧烤那样接地气。但实情是新的市委办公大楼本来已经立项要建设了。但因下属几个区县的办公大楼过于豪华被点名批评,因此项目暂停。其实政府大楼建得好一点也没有什么,只要政治本身清明即可。网友们大不必这样乱贴“光环“。

还有一个顾客在八大局市场买白草莓,结果篮子上层是白草莓底下是普通红草莓。当然此事曝光后,有很多本地人留言要帮该顾客讨回公道——从这个角度,光环效应也不见得全是坏事,引导得当能转化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赞美期许的心理暗示效应)。即大众对淄博的美好期待,或也可能反促进淄博本地居民素质再提升、政府治理再优化。


四、淄博现象最大启示不在旅游业上:

“高手在民间”,对比央视对话节目中对淄博出圈隔靴搔痒的”对话“。很多民间观点已经把淄博现象看得比较透彻,例如:

“在淄博吃的不是烧烤,而是烟火气、人情味、是不怕挨宰无戒备的快乐感“

“淄博的成功,是政府不没收户外桌子、不掀翻大爷菜篮子、不撒老百姓的春联……”

最近网上还出了个谣言:淄博要取消城管!尽管已经官方证实是谣言。但这个谣言事件具有很大社会学研究价值: 可见淄博出圈背后的启示,已经超越旅游业层面了!

淄博取消城管的“造谣”,其实源于民众对很多地方基层懒政一刀切治理的不满。尤其是各地城管街头揍小贩、抢菜篮、撕春联的所谓整治市容行为集中体现了这种懒政。于是一旦找到了淄博这么一个相对勤政、个性化治理路径的例子,光环效应心理冲动下,不由自主再次帮淄博“加戏“。

各种“加戏“还有不少:例如有网友呼吁中央要重用马晓磊,甚至“请他来治理台湾“;也有网友担心马晓宇会不会像陈行甲、耿彦波一样干实事而受排挤;还有网友激情畅想,淄博这种放松管理束缚、转型服务型政府的尝试,会不会烤出一个“经济特区来”……

当然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上述各种“加戏“均不可能是真的。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地方制度创新余地并没有那么大----只可能是微创新。而把全国行政弊端治理的美好期待,强行寄托在一个地级市身上,恐怕淄博主要领导也是诚惶诚恐了!

——这不,五一期间原定政府主办的“烧烤节”,淄博政府不再出面主办,并且也不敢再提“节”,而是淡化为“烧烤体验地”。为什么?这么大的人流涌进来,会不会出现交通事故、踩踏事故、打架闹事…….?但凡人多就容易出现社会群体型事件,但凡出社会事件,政府主要领导脸面就不好挂。

同吸一方空气,还需人间清醒,其它城市的行政弊端淄博多少也都会有。但无论如何:宽容对待小商贩、鼓励人间烟火气经济、严谨出租车不打表的保障、开放机关单位向停车场与公厕……这些点上,淄博做对了!!现有国情下,制度创新本身就是戴着脚镣跳舞的事情,能跳好一两小步,就已经值得致敬。对于其它地方政府,已经有了启示。

五、余音:

作为一名文旅规划行业从业者,我衷心祝福淄博能成为中国下一个旅游城市样板。(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时下的淄博旅游业其实是个跛脚巨人,有红花缺绿叶,有产品名气缺产业要素,距离真正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

但作为一名公民,我真希望淄博不曾出圈。因为,于旅游业而言:不玩套路不宰客,乃是基本标准,怎么就成天花板级别了?!于城市治理而言:放松束缚、转型服务、少搞些面子工程多关注点民生,乃是基本标准,怎么就成天花板级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