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华医药文化周”的策划,我们感悟:目的地大型活动策划犹如修建京杭大运河,劳命伤财不可怕,怕的是修成后只有皇家一条船放行。
中华医药文化周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三大工程之一。原方案:“邀请领导、名人”、“媒体”、“赞助”、“会议、展示”、“教育、培训交流”、“征集”…… 似曾相识燕归来。
大型活动策划难道就只能这样搞?大型活动策划到底应不应该这样搞?如何破解来时轰轰烈烈,去时空空荡荡的自娱自乐怪圈
一、大型活动策划的“真问题”研究:
一言蔽之:来时“轰轰烈烈”,去时“空空荡荡”!
当然能做到轰轰烈烈也不容易,但这还不是“策划”,仅是“计划”,从上至下,摇旗发令而已。而劳命伤财的回报不应该是自娱自乐。找准价值外溢方向、预留价值回报渠道,方能避免“空空荡荡”。
中华医药文化周的计划性不言而喻,有高层支持。因此要做到“轰轰烈烈”并不难,难的是避免“空空荡荡”。
二、找三大链条要外溢效应:
1、找时间要效益。例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模式实质是:着眼长远要效益,城市花钱做形象,地方产品出效益。这类大型节庆活动虽然表面劳命伤财,长远看其实很值。——但显然,这个模式不适合中华医药文化周,因为文化周举办地点不固定,承办城市很难着眼长远效益。
2、找空间要效益。例如蒋晓松推动的“博鳌亚洲论坛”,虽然论坛操办劳命伤财,但是他背后预留了一座小城市的高端旅游地产开发,在空间上找回了价值回报。——中华医药文化周能局部借鉴空间效益模式,例如一些养生度假村可以赞助承接具体会场。但是同样由于由于举办地点的不固定,空间回报价值也很难固定下来。
3、找相关产业链条要效益。这才是中医药文化周最大的价值模式。虽然和“中医药文化”直接相关产业要素不多(“医生、药材及设备商、药膳”等),常规思维可能是让医生来参会、药材厂商来参展、药膳来参赛,分别收取一点组织费用。 但通过创新运作模式,“旅游、亚健康人群、会展、餐饮、房地产”等更庞大的产业要素都能整合进来,裂变出巨大价值:
裂变1:“医生-病人-厂商-景区”要素链整合。策划 “亚健康主题旅游周”,让医生在景区为亚健康人群义诊,医生的会议旅游费则可以免单——这是医生的价值和亚健康人群需求互相整合;再进一步,让药膳餐馆或保健仪器厂商为亚健康者提供免费体验机会——这是亚健康人群的市场价值和厂商需求互相整合。一来二去,各方都得到免费甜头了。(试问世上还有什么模式比免费模式更有活动号召力呢?)
裂变2:“医药文化-游憩创新手段-养生设施-旅游地产”要素链整合。把无形的中医药文化通过创新手段演绎成有形养生设施,再落地与旅游房地产整合,最后附加 “中医药文化周”的品牌形成全国连锁,从而把文化周的临时价值固化成永恒空间价值。(医药文化无形变有形的创新手段很多:如针灸铜人模型,可以演化成寓教于乐的游乐体验,里面灌上水点准了穴位水就喷射;中医百草园,每一种草药后面告诉一个生动的文化故事;人体五脏六腑演绎成生理探险迷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