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传统小农产业结构必须一去不复返!新型乡村产业业态的形成,源于文化、旅游、科技三大产业要素+对农业农村的渗入与推动。
或者说,接受现代化洗礼、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农村产业形态则将会是: “农业为基础+三大产业要素交融”!
(一)农业农村的“文化+”
1、一是挖掘传统乡村文化
例如农耕文化的旅游、修学、养老价值,形成农耕文化旅游、青少年农耕文化实践基地、乡村养老配套产品。再如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形成民俗旅游体验产品
【北京至道,领先的乡村规划设计公司 】
2、二是嫁接城市文化偏好
将某些城市创意文化植入乡村,形成“土洋结合、野奢结合“的独特氛围与业态。比如 “篱笆图书馆、猪栏酒吧“之类的乡村文创旅游产品;再如”艺术村 、创客基地“之类的乡村创意生产办公区;再如“文玩核桃、艺术葫芦”之类纯粹为艺术而生产的农业品种。
(二)农业农村的“科技+”
1、一是新型乡村基础设施的“科技+”
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分两类,一是“水电路”等传统基础设施,目前这方面中国完善得不错;二是网络信息、物联网等新科技型基础设施的,这方面有的乡村重视还不够。
网络等科技基础设施对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比如有的“淘宝村”能摆脱的周边带动模式,直接与国际客户对接,这基于网络电商普及到乡村;再如乡村旅游的咨询,对传统游客咨询中心的依赖越来越弱,而对手机网络APP的依赖更大。
2、二是各种乡村新业态中的科技+
例如农业工业化必须用到的插秧机、收割机、脱粒机等机械科技;
再如精品农业用到温室大棚;精品农业合新有机农业中,作为品质保障的智慧农业追溯技术;“农业旅游观光园”中的太空育种、水培等各种高科技。
【北京至道,领先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公司 】
(三)农业农村的“旅游+”
1、一是农业农村本身的景观价值得以旅游化认识
例如随着城市化加剧,城市人反过来对油菜花、映山红、稻田的喜爱、认可和旅游化利用。
2、二是提炼三农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设施中以迎合游客偏好
例如“仿茅草屋”迎合游客返璞归真情趣;“仿生态瓜果大门”迎合游客生态情怀。
【北京至道文旅规划院】总结:
乡村产业≠农业,就农业谈农业,乡村振兴难有盼头。乡村振兴规划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从“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科技”中挖掘出乡村振兴新的产业源泉。
关联链接: 《乡村振兴规划的前提:“新三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