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数研学基地的策划将是“景区空间依附型”
专门打造的研学营地也有,但并不多。
因为从市场策划角度,目前进入了“旅游+”时代,旅游景区景点都强调“一头牛身上扒下多重皮”。比如一个乡村休闲农业园,它本来具有家庭休闲出游功能,卖点就是农耕怀旧休闲。在此基础上根据研学课程稍加提升改造,形成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是很自然的事情。
2、市场上的产品往往是不同基地的“串线组合”
这个和旅游线路策划类似。中小学生毕竟课外时间有限,要尽可能考虑在较短时间内,能同时实现多重研学体验。
比如上午可能在某农场进行“农耕文化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研学”,下午可能在某革命纪念馆进行”红色文化研学”,晚上可能夜宿某自然营地进行“自然生存体验研学”……
3、不同地区研学产品的策划倾向不同
研学旅游作为“准公共产品”,政策是全国性全面推广,带有半强制性!但是各个地区省情县情有差异,城乡学校的学生情况有差异,因此在不同地区、面对不同学校,修学产品策划 倾向不同。
比如对于城市地区学生:农耕实践研学、自然教育研学等类型显然更有针对性,也更受城里孩子欢迎;
而对于农村地区学生:博物馆科技研学、工业文化研学、高等学府研学等类型,更有利于农村孩子开阔视野增长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