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柴静的《穹顶之下》引发举国忧思时,我们也欣慰看到西南一隅的先行探索……围绕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将中国古老生态伦理传播出去,将西方当代先进生态技术引入。贵阳先行实践区注定将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一个超级平台,本人有幸担纲参与,现将个人的项目心得体会与众分享。
一、特别背景
2013年1月21日,外交部正式复函省政府,同意贵州省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贵州省不仅希望将论坛打造成比肩达沃斯、博鳌的永久性论坛。并希望借论坛新的永久会址契机,打造一个“生态文明实践区”,使之既是论坛总部所在地,又是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先行实践区。
二、研究破题
由于生态文明与生态城概念在全球都属于前沿性、探索性事物。虽有一些朦胧笼统的共识,但事实上全球已经建成各个生态城,在探索侧重点都会有所差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确立了贵阳生态文明实践区独到的定位诉求:
l 中国性
本实践区是首个立意面朝“国际”的中国生态文明实践区。 因此本案注定既要吸收国际生态文明的普世理念,又要承担展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重任。
l 时代性
西方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是在基本完成工业化后。尤其注重人居质量和能源减排; 而我国提出“生态文明”时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求发展阶段,时代客观要求中国生态文明实践尤其要关注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的协调。因此本案尤其关注生态产业的策划、规划、运营。
l 层次性
本项目有10平方公里的面积,横跨城、乡风貌区。既有 “窦官村”轻轨新城为代表的典型城市化实践区;又有乡村和旅游区为主的实践区。二者的打造在生态城普遍理念上当各有侧重。
(如典型城市区的生态实践一般适宜紧凑性土地利用模式以利于集中节能减排;而乡村与旅游风貌区土地利用模式更注重碳汇功能和审美功能。)
三、总体规划
1、确定生态示范体系
2、落实总体空间布局
3、策划总体运营模式
既不可能参照西方NGO(非政府组织)主导生态城实践路径; 也不可能走中东石油国举国之力不计成本的生态城实践路径;
结合国情,从城镇化机遇中确立: 总运营商牵头、一二三级联动、兼顾NGO参与的开发模式
附:全球著名生态示范城的运营模式研究
4、确立项目理想目标
四、引擎项目
l 论坛岛—生土建筑
论坛会址建筑设计源于梯田的生态循环形态与意境,采用现代绿色建筑技术。
l 朱乌镇—中国生态文明小镇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梳理,例如儒家的“仁者爱人、仁者爱物”、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的“众生平等”等,形成了“十景”;
在“十景”基础上通过对休闲商业业态的安排,形成“八街”。共同组成中国生态文明小镇
十景八街体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