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总的原则:美丽乡村不是脱离乡村去建城市!而应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
但在目前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中:脱离乡村肌理、漠视田园、 “东施效颦”照搬城市模式的现象,还大有存在。
很多大广场、大亭子、大公园,看似“高大上”,但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整体布局都无法融入乡村面貌实际,完全呈现出“两张皮”。有些村与村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喜欢比谁的楼层更高,谁的广场更大。这已经脱离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要义。因此,特整理出一批“负面案例”,为广大乡村建设者提供一面警钟!
一、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等
美丽乡村建设防止大拆大建和过度整治,应严禁利用财政补助资金大拆大建、建大公园、大广场、大村庄标志、大亭子(牌坊、门楼、栈道)等所谓“形象工程”。
反面教材1:顺昌县某村村口填塘改建为草皮大公园
反面教材2:龙文区某历史文化名村修建现代化大广场
反面教材3:松溪县某村田间修建大广场
反面教材4:大田县某村口建设大牌坊
二、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
有些村庄绿化采用草皮、灌木修剪等城市园艺手法,不易后期维护;还存在水泥过度硬化、透水不足等问题。
其实,房前屋后除一定的晒场外,应提倡种菜、种树绿化,多使用乡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的建筑,真正把村庄整治得像农村,展现城市居民向往的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
反面教材1:永定区某村采用大片草坪,维护成本高
反面教材2:集美区某村沿路摆设花盆
反面教材3:惠安县某村古民居前水泥过度硬化
三、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保持原有道路、排水沟渠线型,不大面积平整场地,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整治环境。要保护好村落周边的山、水、田、林、园、塘等自然资源,努力做到不推山、不削坡、不填塘、不砍树、不改路。
但部分村庄依然存在推山削坡、填塘以及溪流、沟渠等驳岸硬化过度等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行为。
反面教材1:长泰县某农场,溪流填平建设公园绿地
反面教材2:邵武市某村改造后的驳岸硬化过度
反面教材3:罗源县某古村,却选用城市化护栏和铺砖,传统风貌尽失
反面教材4:延平某村宗祠,水泥抹面、贴瓷砖,破坏古风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