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近年碰到一些客户,动辄就提养老产业国家扶持、一个床位有多少补贴云云。只因“补贴”而磨刀霍霍想进军养老产业。这太“天真”了。
1、 旅游地产型的基本拿不到
国家养老产业补贴政策是指向“护理型养老”的,需有配套的医护条件。而不是候鸟型、旅游型的活力养老。而很多客户其实就是搞了个乡村景区,盖些乡村别墅,想卖个本地以及返乡的富人。
例如北京养老产业补贴申请协议书就明确:
“第三条:建设项目属于护养型养老服务机构或非公寓型或非别墅型养老服务机构”;“第四条:承诺开业后单人间床位数量不超过机构床位总数的30%;护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开业后收住生活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数量不低于机构入住老年人总数的70%。”
2、 民政部门的非营利机构证
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手中必须有两证:
一个是红皮的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机构证书;二是蓝皮的在民政部门申请的民企非营利机构证,只有持有蓝皮证的养老机构才能申请建安补贴,享受国家政策支持。
换个角度说,“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投资人”要区分,不能是同一个法人。
3、 补贴支持的力度
还是以北京市为例。北京规定养老机构建安补贴是以土建、筹备、装修等总费用的30%为上限,以落在养老床位数上的方式来发放,上限是每张床位4万~5万元。
而按照中国国情,其它三四线城市的补贴不可能这么多,往往是每张床位千元计
总之,按照业内权威人士说法,补贴对真正护理型养老产业而言,只能是“锦上添花”,难以做到雪中送炭。
不过相比较床位补贴而言,大型养老投资商可能更看重“土地”的政策倾斜。尽管目前国土资源部在养老用地上的态度是不明确的,但一些地方政府在养老用地政策上有倾斜。例如2013年,北京市首次单列养老设施用地计划指标100公顷,价格也相对较低。
4、 补贴富人的嫌疑
前文说过,纯粹针对活力养老的旅游地产很难拿到补贴。但问题是大型养老项目往往是综合性的,兼顾活力养老和护理养老的高端项目,
而能有实力做这种大型项目的,又往往是保险资金等财大气粗的主。现实国情,它们也往往具有更便利的政府关系
由于以上两原因。现实操作中,高补贴往往对接了高端项目。造成了补贴富人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