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直线(可加微):17090100857;  联系电话:010-56034252;  至道邮箱: zhidao360@126.com

首页 > 规划实战 > 文化创意 > 关联知识

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发布时间:2016-12-29

虽然生态文明、生态城市这些词汇的现代语境都来自于现代西方。但是进入21世纪来,世界越来越“惊讶”的发现,当今西方世界苦苦追寻的生态智慧,中国人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已经给出了深邃的答案。以至于西方学术界出现了所谓的“环境伦理学的东方转向”。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最绚烂的时代和中国思想文化最绚烂的时代是同步的,都出现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时代。

以下被世界公认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都滥觞于百家争鸣时代: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相应的现代生态文明:“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同一本源的有机整体论“仁爱万物”尊重一切自然生命的生态伦理观“道法自然”一切顺应自然规律的自然中心主义“少私寡欲”适度消费节约资源的观念“天人相分”在顺应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的观念

而这些生态智慧,都潜藏在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言论中:

老子

老子认为,道:指自然与宇宙的普遍规律;德,指合规律的行为。《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照这个观点,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同一本源。(这与现代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有机整体论”同义)

《道德经》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类要遵从自然规律。(这与现代生态文明的“放弃人类中心主义”同义)

《道德经》还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思是过多的物质享受反而有害人的身心,应该适度节制。(这和现代生态文明的“适度消费、节约资源”观念相近)

庄子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和自然的有机整体论)

孔子

子曰:“弋不射宿,钓而不纲”;子曰:“断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把保护自然提高到孝的道德行为高度,不合时宜的滥发称为不孝。(与现代环境伦理学观点近似)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适度消费观)

孟子

《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从爱人推演到爱物。(这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在先秦百家后,后世思想家对诸子百家的生态文化理论也有所完善。例如“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老子、孔子思想中都蕴含。但是正式归纳提出的则是宋代思想家张载。

 

二、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世界光芒

虽然生态文明、生态城市这些词的现代语境都来自现代西方。但是进入21世纪来,世界越来越“惊讶”的发现,当今西方世界苦苦追寻的生态智慧,中国人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已经给出了深邃的答案。以至于西方学术界出现了所谓的“环境伦理学的东方转向”。

让我们倾听国际学术界大师们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评价:

英国学者李约瑟:

对中国人来说,自然并不是某种应被暴力和意志征服的邪恶东西,而是一切生命体中最伟大的物体。中国古代敬天重德的天人合一观是有机的自然主义。

美国学者希尔万:

道家表现了生态学取向,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意识,它为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

德国学者克诺斯培

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启发。

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

在各种伟大传统中,依我看来,只有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本质两者的基本一致。

法国学者施韦之: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在伦理学上确立了人对动物的义务与责任。孟子以感人语言谈到了对动物的同情;列子认为动物与人的心理差别没有人想的那么大。

美国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

西方传统伦理学从未考虑过人类主体外事物的价值,在这方面似乎东方很有前途。佛教有种值得羡慕的对生命的尊重,禅学不是以人为中心,使得人的欲望得到控制使得人类适应环境,给予所有事物完整性,不剥夺个体在宇宙中的意义。

 

三、传统生态智慧的现世意义

相比较传统的生态智慧理论,在生态实践上,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并没有理论上那么炫目多彩。在生态文明实践上相关的主要有“风水”、“传统中医”、“传统农耕文化”,其中前两者仅在国内有较好传承,但是在国际上还是很难从“生态文明”这个角度取得共识。总而言之,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在理论上的贡献还是要大于实践!

因此,如何将传统生态伦理在全国和世界发扬光大,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把生态伦理的抽象价值变得更为具象,且为世界所知呢?如何让学问走出书斋、让无形文化得到有形传播,更好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呢? “科普旅游”是一种较好方式。即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传统生态智慧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这一点,我们在“贵阳生态文明论坛”策划中做出了初步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