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总结:陶渊明“归园田居”这点理想,今天成了小资阶层的普世价值了。一到周末,城里人就迫不及待的往郊区跑,花钱买流汗。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境界吗!?
1、五柳先生拼死追求的那点境界:
孟子说:人人皆可成尧舜。但是孟圣人这个梦想做了几千年也未能实现“这个,基本上很难”。
比孟子迟出生六百年的大诗人兼哲学家陶渊明——五柳先生,他老人家也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归园田居”。通俗点说就是:繁华都市不想呆了,想回农村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想过了,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中国乡村旅游规划领军者--至道规划】
陶渊明其实开始也是在城里呆着过锦衣玉食生活走光宗耀祖道路的。但是后来反思过去的生活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誓言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后来就回乡了,弄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每天搞得很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精神状态不错,还宣称“觉今是而昨非”。
五柳先生的这点理想,今天快成为小资阶层的普世价值了。一到周末,城里人就迫不及待的往郊区农村跑,花钱买流汗。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归园田居的境界吗?
2、那时代、那境界,真要命
不过陶渊明是那个时代的异类,他的价值观在当时可不是普世价值。
因为在那个时代,农业基本上就是个“生产功能”。最急迫的是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比如像袁隆平先生发明个杂交水稻什么的,功莫大焉。
可五柳先生作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一员,不思提高先进生产力,却奢谈农业的“生活功能”,鼓吹什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生活方式,甚至还为此杜撰出一个子虚乌有的“桃花源”地名;
更要命的是,他务农生产效率极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在诗里沾沾自喜的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杂草比庄稼还长的好,你看看)。由于名人效应,这自然没有给当时的农业社会带个好头。
可见,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当时知识精英阶层是多么的脱离群众。【杀鸡也用宰牛刀,从方法论切入破解微观问题--至道规划】
3、稀里糊涂?还是先知先觉?就这么做了乡村旅游的鼻祖
如果非要说陶渊明先生还有什么功劳,那就是:
第一,对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功能”有先知先觉的认识,前瞻了好几千年。并堪称乡村旅游开山鼻祖;
其次,就是提供了今人一个吹牛机会:原来我们的思想境界直追五柳先生了!(是的没错,看看周末城市居民们蜂拥前往郊野花钱买流汗现象,就知道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比肩五柳先生。 感谢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让凡夫俗子站在2000年的生产力积淀上,突然拥有了和先贤大师比肩的机会。)
【做最诚信的规划师,成为最具公信力的旅游规划院--至道规划】